使用cgroups限制MongoDB的内存使用
cgroups,其名称源自控制组群(control groups)的简写,是Linux内核的一个功能,用来限制,控制与分离一个进程组群的资源(如CPU、内存、磁盘输入输出等)。
这个项目最早是由Google的工程师在2006年发起(主要是Paul Menage和Rohit Seth),最早的名称为进程容器(process containers)。在2007年时,因为在Linux内核中,容器(container)这个名词有许多不同的意义,为避免混乱,被重命名为cgroup,并且被合并到2.6.24版的内核中去。自那以后,又添加了很多功能。
使用 cgroup,系统管理员可更具体地控制对系统资源的分配、优先顺序、拒绝、管理和监控。可更好地根据任务和用户分配硬件资源,提高总体效率。
在实践中,系统管理员一般会利用cgroup做下面这些事:
- 隔离一个进程组(比如:nginx的所有进程),并限制他们所消费的资源,比如绑定CPU的核。
- 为这组进程 分配其足够使用的内存
- 为这组进程分配相应的网络带宽和磁盘存储限制
- 限制访问某些设备(通过设置设备的白名单)
cgroups相关概念
- 任务(task)。在cgroups中,任务就是系统的一个进程。
- 控制组群(control group)。控制组群就是一组按照某种标准划分的进程。cgroups中的资源控制都是以控制组群为单位实现。一个进程可以加入到某个控制组群,也从一个进程组迁移到另一个控制组群。一个进程组的进程可以使用cgroups以控制组群为单位分配的资源,同时受到cgroups以控制组群为单位设定的限制。
- 层级(hierarchy)。控制组群可以组织成hierarchical的形式,既一颗控制组群树。控制组群树上的子节点控制组群是父节点控制组群的孩子,继承父控制组群的特定的属性。
- 子系统(subsystem)。一个子系统就是一个资源控制器,比如cpu子系统就是控制cpu时间分配的一个控制器。子系统必须附加(attach)到一个层级上才能起作用,一个子系统附加到某个层级以后,这个层级上的所有控制组群都受到这个子系统的控制。
当前的cgroup有一下规则:
1.每次在系统中创建新层级时,该系统中的所有任务都是那个层级的默认 cgroup(我们称之为 root cgroup ,此cgroup在创建层级时自动创建,后面在该层级中创建的cgroup都是此cgroup的后代)的初始成员。
2.一个子系统最多只能附加到一个层级。 (一个层级不会附加两个同样的子系统)
3.一个层级可以附加多个子系统
4.一个任务可以是多个cgroup的成员,但是这些cgroup必须在不同的层级。
5.系统中的进程(任务)创建子进程(任务)时,该子任务自动成为其父进程所在 cgroup 的成员。然后可根据需要将该子任务移动到不同的 cgroup 中,但开始时它总是继承其父任务的cgroup。
cgroup子系统
cgroups为每种可以控制的资源定义了一个子系统。典型的子系统介绍如下:
- cpu 子系统,主要限制进程的 cpu 使用率。
- cpuacct 子系统,可以统计 cgroups 中的进程的 cpu 使用报告。
- cpuset 子系统,可以为 cgroups 中的进程分配单独的 cpu 节点或者内存节点。
- memory 子系统,可以限制进程的 memory 使用量。
- blkio 子系统,可以限制进程的块设备 io。
- devices 子系统,可以控制进程能够访问某些设备。
- net_cls 子系统,可以标记 cgroups 中进程的网络数据包,然后可以使用 tc 模块(traffic control)对数据包进行控制。
- freezer 子系统,可以挂起或者恢复 cgroups 中的进程。
- ns 子系统,可以使不同 cgroups 下面的进程使用不同的 namespace。
cgroups安装
如果系统还没有安装cgroups,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进行安装
yum install libcgroup
启动和查看服务状态:
service cgconfig startservice cgconfig status
Linux把cgroups实现成一个文件系统,各个子系统的挂载点配置在/etc/cgconfig.conf
文件中:
mount { cpuset = /cgroup/cpuset; cpu = /cgroup/cpu; cpuacct = /cgroup/cpuacct; memory = /cgroup/memory; devices = /cgroup/devices; freezer = /cgroup/freezer; net_cls = /cgroup/net_cls; blkio = /cgroup/blkio;}
或者也可以通过命令lssubsys -m
或者mount -t cgroup
挂载。
# lssubsys -m cpuset /cgroup/cpusetcpu /cgroup/cpucpuacct /cgroup/cpuacctmemory /cgroup/memorydevices /cgroup/devicesfreezer /cgroup/freezernet_cls /cgroup/net_clsblkio /cgroup/blkio
或者你单独挂载某几个子系统:
mount -t cgroup -o remount,cpu,cpuset,memory cpu_and_mem /cgroup/cpu_and_mem
cgroups使用
挂载某一个 cgroups 子系统到挂载点之后,就可以通过在挂载点下面建立文件夹或者使用cgcreate
命令的方法创建 cgroups 层级结构中的节点。比如通过命令cgcreate -g cpu:test
就可以在 cpu 子系统下建立一个名为 test 的节点。结果如下所示:
# cgcreate -g cpu:test# ls /cgroup/cpucgroup.event_control cpu.cfs_quota_us cpu.shares release_agentcgroup.procs cpu.rt_period_us cpu.stat taskscpu.cfs_period_us cpu.rt_runtime_us notify_on_release test
然后可以通过写入需要的值到 test 下面的不同文件,来配置需要限制的资源。每个子系统下面都可以进行多种不同的配置,需要配置的参数各不相同,详细的参数设置需要参考 cgroups 手册。使用 cgset
命令也可以设置 cgroups 子系统的参数,格式为 cgset -r parameter=value path_to_cgroup
。
比如:cgset -r cfs_quota_us=50000 test
限制进程组 test 使用50%的CPU。
或者直接写文件:
echo 50000 > /cgroup/cpu/test/cpu.cfs_quota_us
命令可以参考redhat的文档: Setting Parameters
当需要删除某一个 cgroups 节点的时候,可以使用 cgdelete
命令,比如要删除上述的 test 节点,可以使用 cgdelete -r cpu:test
命令进行删除。
把进程加入到 cgroups 子节点也有多种方法,可以直接把 pid 写入到子节点下面的 task 文件中。也可以通过 cgclassify
添加进程,格式为 cgclassify -g subsystems:path_to_cgroup pidlist
,也可以直接使用 cgexec
在某一个 cgroups 下启动进程,格式为cgexec -g subsystems:path_to_cgroup command arguments
.
也可以在/etc/cgconfig.conf
文件中定义group,格式如下:
group <name> { [<permissions>] <controller> { <param name> = <param value>; … } …}
比如:
mount { cpuset = /cgroup/cpuset; cpu = /cgroup/cpu; cpuacct = /cgroup/cpuacct; memory = /cgroup/memory; devices = /cgroup/devices; freezer = /cgroup/freezer; net_cls = /cgroup/net_cls; blkio = /cgroup/blkio;} group mysql_g1 { cpu { cpu.cfs_quota_us = 50000; cpu.cfs_period_us = 100000; } cpuset { cpuset.cpus = "3"; cpuset.mems = "0"; } cpuacct{ } memory { memory.limit_in_bytes=104857600; memory.swappiness=0; # memory.max_usage_in_bytes=104857600; # memory.oom_control=0; } blkio { blkio.throttle.read_bps_device="8:0 524288"; blkio.throttle.write_bps_device="8:0 524288"; } }
还可以让一个服务Service启动的时候加入进程组,具体文档请参考: Starting_a_Service
Redhat的文档详细的介绍了cgroups的配置和使用方法,是很好的一个参考资料。
MongoDB的内存使用">实践,限制MongoDB的内存使用
MongoDB是个吃内存的大户,它会尽可能的使用服务器的内存。在数据量巨大的时候,内存很快会被吃光,导致服务器上其它进程无法分配内存。
我们可以使用cgroups来限制MongoDB的内存使用。实际上,在参考文档2中 Vadim Tkachenko 就介绍了他的实际方法。
配置有几个步骤:
- 创建一个控制组群:
cgcreate -g memory:DBLimitedGroup
- 指定可用的最大内存16G:
echo 16G > /sys/fs/cgroup/memory/DBLimitedGroup/memory.limit_in_bytes
- 将缓存页丢掉 (flush and drop):
sync; echo 3 > /proc/sys/vm/drop_caches
- 将mongodb的进程加入控制组:
cgclassify -g memory:DBLimitedGroup
pid of mongod
基本上就完成了任务,这样此MongoDB最多可以使用16G的内存。
为了处理机器重启还得手工添加的问题,你可以按照上面的文档将Mongo服务加入到控制组中。
除此之外,作者还提到了 dirty cache flush的问题, 注意两个参数:/proc/sys/vm/dirty_background_ratio
和/proc/sys/vm/dirty_ratio
。
这里有一篇关于调整磁盘缓冲参数的介绍:
1) /proc/sys/vm/dirty_ratio
这个参数控制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写缓冲区的大小,单位是百分比,表示系统内存的百分比,表示当写缓冲使用到系统内存多少的时候,开始向磁盘写出数据。增大之会使用更多系统内存用于磁盘写缓冲,也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写性能。但是,当你需要持续、恒定的写入场合时,应该降低其数值,:echo '1' > /proc/sys/vm/dirty_ratio
2) /proc/sys/vm/dirty_background_ratio
这个参数控制文件系统的pdflush进程,在何时刷新磁盘。单位是百分比,表示系统内存的百分比,意思是当写缓冲使用到系统内存多少的时候,pdflush开始向磁盘写出数据。增大之会使用更多系统内存用于磁盘写缓冲,也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写性能。但是,当你需要持续、恒定的写入场合时,应该降低其数值,:
echo '1' > /proc/sys/vm/dirty_background_ratio
3) /proc/sys/vm/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
这个参数控制内核的脏数据刷新进程pdflush的运行间隔。单位是 1/100 秒。缺省数值是500,也就是 5 秒。如果你的系统是持续地写入动作,那么实际上还是降低这个数值比较好,这样可以把尖峰的写操作削平成多次写操作。设置方法如下:
echo "100" > /proc/sys/vm/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
如果你的系统是短期地尖峰式的写操作,并且写入数据不大(几十M/次)且内存有比较多富裕,那么应该增大此数值:
echo "1000" > /proc/sys/vm/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
4) /proc/sys/vm/dirty_expire_centisecs
这个参数声明Linux内核写缓冲区里面的数据多“旧”了之后,pdflush进程就开始考虑写到磁盘中去。单位是 1/100秒。缺省是 30000,也就是 30 秒的数据就算旧了,将会刷新磁盘。对于特别重载的写操作来说,这个值适当缩小也是好的,但也不能缩小太多,因为缩小太多也会导致IO提高太快。
echo "100" > /proc/sys/vm/dirty_expire_centisecs
当然,如果你的系统内存比较大,并且写入模式是间歇式的,并且每次写入的数据不大(比如几十M),那么这个值还是大些的好。
5) /proc/sys/vm/vfs_cache_pressure
该文件表示内核回收用于directory和inode cache内存的倾向;缺省值100表示内核将根据pagecache和swapcache,把directory和inode cache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百分比;降低该值低于100,将导致内核倾向于保留directory和inode cache;增加该值超过100,将导致内核倾向于回收directory和inode cache
缺省设置:100
6) /proc/sys/vm/min_free_kbytes
该文件表示强制Linux VM最低保留多少空闲内存(Kbytes)。
缺省设置:724(512M物理内存)
7) /proc/sys/vm/nr_pdflush_threads
该文件表示当前正在运行的pdflush进程数量,在I/O负载高的情况下,内核会自动增加更多的pdflush进程。
缺省设置:2(只读)
8) /proc/sys/vm/overcommit_memory
该文件指定了内核针对内存分配的策略,其值可以是0、1、2。
0, 表示内核将检查是否有足够的可用内存供应用进程使用;如果有足够的可用内存,内存申请允许;否则,内存申请失败,并把错误返回给应用进程。
1, 表示内核允许分配所有的物理内存,而不管当前的内存状态如何。
2, 表示内核允许分配超过所有物理内存和交换空间总和的内存(参照overcommit_ratio)。
缺省设置:0
9) /proc/sys/vm/overcommit_ratio
该文件表示,如果overcommit_memory=2,可以过载内存的百分比,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系统整体可用内存。
系统可分配内存=交换空间+物理内存*overcommit_ratio/100
10) /proc/sys/vm/page-cluster
该文件表示在写一次到swap区的时候写入的页面数量,0表示1页,1表示2页,2表示4页。
缺省设置:3(2的3次方,8页)
11) /proc/sys/vm/swapiness
该文件表示系统进行交换行为的程度,数值(0-100)越高,越可能发生磁盘交换。
参考文档
- https://www.kernel.org/doc/Documentation/cgroups/cgroups.txt
- Using Cgroups to Limit MySQL and MongoDB memory usage
-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 Resource Management Guide
- cgroups介绍及安装配置使用详解
- 美团 Linux资源管理之cgroups简介
- Docker基础技术:Linux CGroup
- linux集群之--设置磁盘缓冲参数
- http://centaurea.io/blog?name=mongodb-memory-allocation-and-cache-management